上一页|1|
/1页

主题:她们不是“慰安妇”,只是打着“慰安妇 ”烙印的受害者

发表于2017-08-17

昨晚跑去电影院看了公映中的电影《二十二》,一部讲述“慰安妇”现状的纪录片,我不喜欢“慰安妇”这个名称,他们只是被称作是“慰安妇”的受害者。我记得小时候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基本来源于每个春天去的烈士陵园,一座很高的纪念碑,一个讲解员向我们慢慢诉说当年的事情,每次我都不敢细听,不是不知感恩,只是共情太强,一听就容易情绪低迷。



《二十二》的拍摄异常温柔,甚至有些平淡,将这些幸存者的现状剪辑在一起,然后跟着镜头去听他们说话。没有给出那些残忍的细节,只是像他们家人一样,给了我们一个聆听的视角。没有哭天抢地的悲怆,没有泪如雨下的哭泣,大多数时间冷静而克制,平和有温暖。



我很喜欢韦绍兰老人,即使经历那么多苦难,即使靠着微薄的低保维生,仍旧不怨天,不愿地,不怨社会。她说:这个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来看。还记得她唱的那句歌: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问题是我们真的要让这些老人“自流眼泪自抹干”吗?



海南的林爱兰婆婆曾经是位抗日战士,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国家发放的两枚“抗日战争纪念章”。就是这个性格刚毅的婆婆,在电影中从来不肯开口说自己的故事,只说腿是当时被打伤的,说子弹贴着头飞过,直到最后,脸色软了下来,摆了摆手说,不聊了。



剧中放字幕的时候,身边的女孩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所有人静默无言,在黑暗中看着参加众筹的三万多人的名单划过,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等到最后一刻了,看着屏幕上的影影绰绰,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把灯打开。我还记得最后的字幕里阿婆说: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很开心了。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到八,我们来的太晚,而她们走的太快,她们再跟时间赛跑,而我们也是。电影的海报上写下了这样的字眼“深情·凝视”,我想这也是我们能为她们做的,别忘记,一刻也别。





第三种死亡是没有人记得你,金逸影城第六洲店,深情放映凝视悲伤。


发表于2017-08-17

只剩八个人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