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文化雍锦】他们说,这一生都不愿走出这里

发表于2016-06-17

听长辈说在50年代,东郊曾一度是成都主流生活的代表。

 

那些钢筋和汗水的痕迹,还在东郊的热土上沸腾。那是迸进了血液的坚持,拼上了千千万万的梦想。

 

测量仪上的刻度,记载着曾经东郊贵族的骄傲。我知道,你的心里,还有曾经火热的呐喊。

 

 

 

 

火红年代的背井离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从哈尔滨来成都支援的工人,热火朝天的帮助修建厂房

 

1957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100多名技术工得到通知,收拾简单行李必须马上赶往成都,支持成都量具刃具厂建设。 那时一切服从党的安排,哪里需要就要到哪里去。大家都以为这是暂时借调,但没想到当时的背井离乡却成了一生选择。

 

借来工人一生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工人们自主组织起来,为工友加油打气做准备工作

 

75岁的张照玉老人,本不是是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工人,通过协商,刃具厂将技术工人张照玉从红安机械厂借走。

那一年,张照玉22岁。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借,借去了他的一生。

 

当时很多工人都是这样被来的,到后来,来的工人在这儿,开始了新的生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刃具厂房内工人正在调试机床

 

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也是人人都提倡争当螺丝钉的时代,选择一个单位实质上也就是把自己托付给了企业。

 

从成都走出去的著名网球运动员晏紫的父亲晏长明,从1971年回到成都,进入刃具厂之后就再也没有换过单位。

 

晏长明对刃具厂充满了感情,同样献身刃具厂的家庭不在少数,一个厂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退休的生活也离不开厂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刃具厂已经退休的老工人,经常聚在一起,在老厂房外聊天


很多退休老工人,七八十岁的年纪却显得精神矍铄。
每天下午,他们都会带上象棋,到退休活动中心切磋棋艺,晚饭过后,相约一起在沙河边散步。

这些退休老人现在平静的生活中已经看不出当年任何的波澜壮阔,但事实上正是他们老一辈建设者开创了今天新一片天地。

 

对于这些退休老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理由因为事过境迁,而忘记那个灯火通明、热血澎湃的火红年代。

 

 


时间匆匆而过,曾经成都工业经历了火热,也遭受过黑夜。那些辉煌和骄傲,都值得被铭记。

蓝光雍锦阁相伴东郊记忆,感受着这片热土,传承着这个城市的温度,像一碗茶,散发着浓香的生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坐拥东二环的繁华,选址建设路人文之地 因为有境界,所以成高阁


经典地段:雍锦阁选址东二环黄金地段,毗邻东郊记忆、麻石烟云等四大公园,步行可达伊藤、SM等大型广场,给业主便利、快捷、健康、绿色的人居环境。

 

经典匠心:26年品质蓝光,开拓文化奢居,传承古蜀文化,融入现代设计。雍锦阁产品体现出蓝光数十载的对“人居”理念的深厚沉淀,已成为极致生活的代名词。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