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以及深度调控下的2017

发表于2017-03-20

去年10月,新一轮加码调控开始之后,12月份,中央经济会议再次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什么意思?此前已经有不少人解读,在我看来,首先是直接警示过度炒作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其次提示房子的本质属性还是居住。现在2017年已经过了半月,今年的楼市会如何?


从目前的情况综合判断,2017年将是深度调控的一年,二十几个过热城市必将继续严控投资投机,通过行政的手段让房子短期内向居住属性回归的思路不会轻易改变,至少在2017年年内。尽管调控屡屡被人诟病为“空调”,因为总是越调越涨,实际上那是从长远来看的,毕竟中国的城市化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但短期内调控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必然会导致市场的调整,只是力度不同结果不同而已。


历年调控的思路本质上都是稳定房价,但专家们判断市场走势只说一个稳字然后语焉不详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短期暴涨和大跌对于民生与经济都是有害的,大涨民怨沸腾,购买力跟不上;大跌拖累整个经济增长,失业率会攀升,所以,即便都是提“稳房价”,不同的时段以及不同的城市侧重点自然是不一样的。


从14年4季度到16年7月,主基调是稳房价但侧重点一直是去库存,从7月开始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抑制资产泡沫(没有明确指向,但实际上就是房地产泡沫)之后,侧重点就开始转向了防止热点城市资产泡沫膨胀。


说完不同的时段再说说不同的城市,14年以来楼市两极分化明显,而2016年我们可以看到二线城市内部也开始显著分化,部分城市在向一线靠拢,比如杭州、厦门等。而一线城市周边区域越来越与一线同频,即所谓都市圈开始形成,因此一线以及周边需要纳入一体化考虑。当然,城市的分化自然也将反映在因城施策的调控上。


“楼市预言帝”余英曾透露春节前国家将公布15个国家重点城市名单,虽未经权威渠道证实,但从目前城市分化严重的情况以及过往政策来看,短期内适度控制一线城市规模,重点提升11个中心城

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以及深度调控下的2017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市(6个位于东部沿海,5各位于中西部区域中心)是有利于城镇化的长期稳定均衡发展的,社长也更倾向于相信微博的真实性。不论如何,楼市的下一轮上升周期,除了4个传统一线城市,其他11个城市都值得高度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017年比较普遍地被认为是一个小年,这一年“稳房价”如何稳?侧重点恐怕在于防止大跌,防止曾经出现的鄂尔多斯以及温州式的局部暴跌。最值得警惕的有以下三类城市:1、短期大涨而后续又没有强劲人口流入以及本地产业支撑的城市;2、严重依赖资源而又面临枯竭的城市;3、国企众多效率低下民营经济不振的城市。一二线大涨所带来的三四线“去库存”效应(一二线买不起去三四线)将随着热点城市的量价回落而逐渐消退。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