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EYE我佳+097+人文生活】美在身边

发表于2012-12-04

而在秘书工作中的协调平衡工作有这们几点。用中庸的话来讲就是要:中和之强: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时刚时柔,刚柔结合。所以孔子以礼义为原则,提倡以中庸之道处世。但是他自己确在《论语》中指出“民鲜能久矣。”根据记载孔子认为只有尧舜和颜回能行中庸之道也。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发表于2012-12-04

在《三国演义》中这样一个人,他名叫杨修,是三国魏军行军主簿,也是曹操掌握簿籍与文书的官,相当于现在政府秘书和。此人才思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但他去屡屡“犯操之忌”。一次,曹操去看新造的花园,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绋不知道其意,杨修说:“门内写活,乃阔字与,丞相是嫌门太阔了。”曹操知道后,口虽称美,“民甚忌之”。又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上写上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即“取匙与众人分食”,曹操问其原因,杨修说“丞相已写明一人一口酥。”曹操“虽喜笑,而心恶不之”。最后,曹操为试曹丕和曹植的才能,杨修却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使曹操认为志修与曹植联合起来欺骗自己,于是就有了杀杨修之心。最后,当曹操兵退斜谷,前被马超所拒,退又恐蜀兵讥笑时,付出夜间口令为“鸡肋”时,杨修就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因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味”。最终,曹操以惑乱军心杀了杨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杨修之死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了,首先,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秘书人员,他不能抢了司的风头,很多事你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能说。第二,他在交流时没能利用正确的工作原则或是工作方法。在说话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寸,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可以说的应当说到什么分上,都是要话前思考好的。俗语说“药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就是这个道理”。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他没有遵循中庸之道来为自己服务。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发表于2012-12-04

3、秘书的沟通

资料不全

既然中庸对指导我们的工作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加强秘书人员的中庸意识,以便让我们的工作可以更顺利的开展,那么要怎样加强秘书人员的中庸意识呢?

发表于2012-12-04

中庸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现在更是有当代的积极的价值,对秘书的工作更是有决定其工作成败的作用,所以我们将中庸之道应用到工作中去,但中庸看似简单但是却极少人能够坚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中庸意识,做到这一点对秘书人员尤其重要。最后秘书应该坚持中中庸之道,让其能为我们更能的好工作服务。

发表于2012-12-04

参考文献

[1]王飞飞.浅析新时代秘书人员必备的素养[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蔡茂.秘书要像荀攸那样塑造完美性格[J] 秘书之友,2007(5).

[3]张弘 儒家“仁和” 思想对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影响[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5(4).

[4]张晓兰.论秘书与领导良好关系的建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5)

[5]郭荣梅. 论秘书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6] 王岳川.《中庸》的精神价值与当代意义——《大学》《中庸》讲演录(之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7]钱立静.秘书原理和实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8

[8]黄若茜.试论儒家思想对秘书工作的影响[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崔  .孔子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探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0]陈蔚峻.论中庸之道的和谐管理思想[J].商场现代化

[11]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07

[12]姚新中.儒家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裴裴.裴裴《论语》评讲[M] 南京:凤凰出版社

[14]滕宝红.办公室文员工作实操细节[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5]刘成纪.《中庸》的理想[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08

发表于2012-12-04

孔子的中庸思想源于中古时代的“中和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中庸的含义有“中
度”、“执两用中”“和”乃至“权变”,“过犹不及”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论核心。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的核心“仁”体现了“无过无不及”的中庸适度原则, 德政是其灵活的真正的“执中”, “礼”是典型的
中庸的“礼”。中庸, 乃是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 是他的方法论思想。
关键词 中度 执两用中 和 权变 过犹不及

发表于2012-12-04

一、导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学家, 在我国以至世
界都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两千多年来, 人们一直不间断地研究他的思想, 但是一般人
都注重研究他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思想, 对于其中的中庸思想却较少涉及。但中庸思想却是
贯穿孔子思想各部分的一条主线。孔子所说的:“吾道一而贯之”。其中的“道”就是指中庸之
道。中庸既是孔子的世界观和伦理学说, 又是他的方法论和处世哲学,“中庸”在孔子思想中
内涵最广。

发表于2012-12-04

长时期以来, 许多人把孔子的“中庸”的意义误解为中间、折中。从而认为折中是最正确
的人生行为准则, 在为人处世时, 既不说好也不说坏, 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殊不知, 孔子对
“巧言、令色、足恭”, “匿怨而友其人”(《论语·公治长》) 的行为十分厌恶。对“阉然而媚于
世”的“乡愿”给予严厉的痛斥。“乡愿, 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他还说:“吾之于人也,
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 其有所诚矣。”可见, 有些人把“中庸”理解成折中, 是完全曲解了孔
子的本意。为此本人撰此拙文, 对孔子的“中庸”思想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发表于2012-12-04

二、孔子中庸思想的历史渊源
人们通常以为中庸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哲学范畴。其实不然, 中庸思想渊源于中古时代。
由于当时社会如《礼记·礼运篇》所记载的那样:“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
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
归。”从而自然而然形成了“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敬老怀幼”等社会行为规范。
这样经过几个世纪, 又逐渐形成了“中和之道”。《易经》之精微大义, 就是阐述“中和之道”。
即阴阳合德, 刚柔有体, 依天阳地阴, 人主中道而和阴阳, 阳盛则刚, 阴盛则柔, 刚柔适中
方谓之和。“中和”体现在人事上, 就是要“诚敬”, “诚以待人”“敬以接物”。政治上, 要治民
以和, “和者, 顺也”。“顺民而治, 则可得众”。(《易·泰彖辞》) 在伦理道德方面, 《尧典》
中强调的“五品”,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指出“百姓不亲, 五品不逊。”《礼记·
礼运篇》则规定了人义十则: 父慈、子孝;兄友, 弟悌;夫义, 妇听;长慈, 幼顺;君仁,
臣忠。关于道德修养方面, 则有“九德”, 即: 宽而果, 柔而立, 愿而恭, 乱而敢, 扰而毅,
直而温, 简而廉, 刚而塞, 强而义。(《虚书·皋陶谟

发表于2012-12-04

《论语·尧曰》:“尧曰:‘咨! 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尚书·酒诰》记载, 周公也曾明确提出过“中德”的观念:“丕惟曰: 尔克永观
省, 作稽中德, 尔尚克羞馈祀, 尔乃自介用逸。”大意是, 你如果经常反省, 力行中正之道
那么你就能保住权威, 得到饮食醉饱。
总之,“中和之道”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无论从政治、伦理、道德观以及个人品德修养方
面都强调“适中”“适度”“中正”, 因而,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和哲学观念, 并非由孔子首先
提出, 当然孔子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成果并加以改造发展, 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中庸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