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因水而活 因商而兴

发表于2013-04-08

新津作为岷江中游著名的水陆大码头,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货如轮转,多出富商”,是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千年以来,在新津的水运贸易,南河水道连接着蒲江、邛崃、大邑等县,四季通航,承接了大部分物资交流。南河在城西有一条支流石头河连接着新平场(太平场),也是新津西面的一个重要交通要口,商业上可辐射邛崃、崇州等多个州县。因为石头河与南河相通,新平在商业上就有了一种吞吐大荒的姿态。清咸丰至民国,这里得水运便利,繁华兴旺了近百年。

发表于2013-04-08

大量外地客商从事棉纱、大米贸易,太平场成为了清末的花纱交易。围绕花纱生意衍生出来的茶旅、餐饮、百货等各个行业也繁荣起来,使太平场成为了新津的首场。街上人烟稠密、商业繁荣,先后修建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黄州会馆、福阳馆、武显庙、魁阴阁等建筑,以及大川店、三益号、灯杆巷子、大小水巷子等巷院。太平街因水而活,因商而兴,对研究本地区清末以来古镇文化、码头文化、商埠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新津水文化、码头文化、商贾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发表于2013-04-08

直到今天,每逢赶集之日,人来人往,拥挤不堪。交易主要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古街还集中了几家老茶馆,逢场之日,老年人到此谈古说今、喝茶论道。而且,这里还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清代、民国建筑,这些历史建筑是太平古镇的历史缩影和精神家园。

发表于2013-04-08

午后的老街格外宁静,顺着太平上街到太平下街,沿途不少民居老宅虽然破旧,但古街维持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并保留了较完整的传统风貌,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脉络。

发表于2013-04-08

街道两旁紧凑分布着砖木结构的房屋,店铺鳞次栉比,建筑是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屋檐有吊爪,撑弓上有镂空雕花装饰。不少民居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出于安全考虑,政府对这些房屋进行了改建。

发表于2013-04-08

街上有一家老茶馆很有味道,屋顶早已被陈年的灶烟熏暗,显得深邃、幽远,看不到城市茶馆流行的靓丽与时尚。那条曲折逶迤的长廊高墙上,呈现出一抹青黑泛黄的色调,显现着苍凉和古老。茶馆烧水用的是老虎灶,五六个灶孔,可以同时烧几壶水。老茶馆内,几束透亮的光线从屋顶瓦楞缝中落下来,十几个老人围坐几桌,打长牌、冲壳子,一口一口吸嗒着叶子烟,忽明忽暗的烟火光中晃晃悠悠打发着光阴。据一老茶客介绍,逢场之日,这里还有说评书、唱川剧的,十分热闹。

发表于2013-04-08

茶客的视线穿过木格窗棂,旧时的石板路已经被沥青路代替,但依旧可以感觉到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斑驳的垣墙中常常透出一种恢弘的气度,难怪这里曾经是新津的首场。即使在现在,老街上也保存了黄春卷等传统风味小吃,手工制作挂面、老式补锅匠……在这里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发表于2013-04-08
引用:焚香暗世 在2013-04-08 09:30:42写道:原帖
茶客的视线穿过木格窗棂,旧时的石板路已经被沥青路代替,但依旧可以感觉到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斑驳的垣墙中常常透出一种恢弘的气度,难怪这里曾经是新津的首场。即使在现在,老街上也保存了黄春卷等传统风味小吃,手工制作挂面、老式补锅匠……在这里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