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成都市2011—2020年区域卫生规划》修订版出台 国际医学城成规划重点

发表于2015-02-09

近日,为了合理配置城乡卫生资源,推动成都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成都发改委、成都市卫计委和成都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4修订版)》(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将成都国际医学城定位为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重点。

 

社会经济发展催生卫生资源配置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2013年底,全市户藉人口中60岁以上居民共235万,占全市户藉总人口数的19.78%。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首要因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老龄化进一步催生了成都市卫生资源配置的诸多问题。首先,成都市卫生资源总量仍滞后于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保健服务供应总体偏紧。其次,由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4853个,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69个,作为优质医疗资源代表的三级医院39个(不包括军队医院),由于我市分级诊疗制度尚在创建过程中,致使二、三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2013年二、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总体达到104.3%,普遍需要长期加床,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高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再次,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人才集中于城市医院,基层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强的现象,需要在体制上、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使基层的医改目标落到实处。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医疗卫生发展

 

   针对成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次《规划》采取了一系列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规划》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方便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其中,在新增医疗机构发展布局上,《规划》中明确规定:“新增医疗机构主要由优质医疗资源领办或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重点引导建设高水平综合医院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病等群众需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专科医院。新建医疗机构主要向天府新区及温江国际医学城布局。”

 

    同时,《规划》中还指出政府会在市场准入、税收、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形成良性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迎政策东风 国际医学城“羊”帆起航

 

   成都国际医学城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是目前规划中我国西南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布局最为完善的现代医疗健康产业园区。本次《规划》将成都国际医学城设定为新增医疗机构布局的重点,为成都国际医学城在新一年的发展吹来了政策“暖风”。

 

     成都国际医学城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医学城在园区规划及发展方面大胆借鉴了武汉光谷生物城的发展模式,

围绕医学产业发展上下游,将园区分为多个板块,将自身打造成为集研发、孵化、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医学产业新城。

 

      成都国际医学城是四川省唯一省级健康服务聚集区,发展中以健康医疗、健康商务、健康旅游为三大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生物医学、高端诊疗、康复养老等三大健康产业热点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以健康产业为特色,产城融合为动力的新兴发展道路。

 

    尤其,在园区生物医学集群打造上,医学城瞄准基因芯片、干细胞等生物医学产业方向,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孵化企业,形成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产业引擎。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