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房价3月内最大降幅将达40% 报复性反弹无法避免

发表于2010-05-11
五一节期间,北京的房产交易几乎停滞,节后上海房价也出现松动,同时,各地楼市量价齐跌的消息不绝于耳,看来近期一系列房地产新政已开始发挥作用。但本次调控能否真的解决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我们持怀疑态度。
发表于2010-05-11
拿捏政策分寸的确很难,一放就房价狂涨民怨沸腾,一收就进入“冰川期”,影响下游行业并会让经济陷入困局。这令管理层无所适从,刚喂完大补丸就打退烧针,政策难以预期。

要开对房地产问题的药方,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有人认为问题出在供求关系上,住房消费和需求过大,而土地及房地产商供给能力不足;也有观点认为是实体经济中溢出的资本和海外热钱在推高房价;还有人认为是土地财政迫使政府成为房地产价格的最大推手;更有甚者,觉得是钉子户漫天要价抬高土地成本所致。各种观点看似都有道理,但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发表于2010-05-11
按理说价格是市场问题,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或者说价值决定价格。但不论看“房价收入比”还是“房屋租售比”,当前的房价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我们认为根源在于,房价形成机制中隐藏着非市场化因素,而且,这种因素是主导房地产价格的最核心问题。

让我们先看房价的构成,主要有三块,第一是土地价格,其次是土地变成房子的中间成本,包括建筑成本和相关税费,第三是房地产商和房产拥有者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利润。

发表于2010-05-11
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分析。

首先,房地产商和房产者的获利要求无可厚非,但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在充分竞争行业暴利难以长期持续。如果某行业利润远高于社会平均率,便会吸引社会资本不断流入并引发竞争,最终使行业暴利消失甚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其次,房产的建设成本和相关税费相对比较透明,其对房价影响有限,这无需多言。

最后,是土地价格。表面上看,这是房价成本结构中能找到的导致高房价的唯一问题。第一是开发商拿地价格不断抬高,在源头上推高房价:今年以来各地频现的,其楼面价已高于现房售价,这也是人们所说的“面粉贵高过面包”。第二,人们对地价上涨的预期会反映在房价上:如果知道土地会,为什么不让房子先呢?

发表于2010-05-11
土地价格,正是那个被隐藏了的“非市场化因素”。虽然它看上去通过拍卖有了市场化的色彩,但其本质是非市场化的。

所谓市场化,是由许多个市场主体组成的供方和需方,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但我国目前的土地市场,虽然有无数个需求者,却只有一个供方,它就是政府,但土地并不真的是政府,而是“国有”。国家由全部人民构成,“国有”就是私有集合,所以土地就成了人人而人人没有,土地权由政府代为行使。

由于土地国有,人们拥有房产却并不拥有房产所占据的土地权,仅有50年~70年的使用权。政府也不拥有真正的土地权,所以其在处置土地时,需要向土地使用者支付一定的使用权转让补偿。

发表于2010-05-11
这就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要让土地进入供给市场,土地的使有者与代理行使土地权的政府,就需进行利益分配,使有者获得安置费,政府获得剩余的土地出让金。而新的土地使有者想要兑现土地的,就要再和政府做一次分配,这种局面下只有创造更多的利益增量(也就是抬高地价),才能满足政府和土地使用者的双重要求。

这便形成一个糟糕的循环:人们占有的土地在政府主导的流通中了,却只能获得中的部分收益而不是全部收益,土地流通一次人们获得的收益比例就下降一部分。人们必须在两种局面中作出选择,要么是通过整体价格上涨来弥补被分走的利益,要么是认赔出局。很显然,前者相比后者引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要小得多。所以,在目前的地权归属问题无法修正的局面下,地价只会涨不会降,这也就导致人们对房价的预期越来越高。

当前的房地产新政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它只是通过让房地产市场交易者强行出局的方式,达到短期降温的效果。一旦限制有所松动,那些出局者还会卷土重来,他们所损失的,势必要变本加厉地拿回来,在这种局面下,未来房价的报复性反弹无法避免。

发表于2010-05-11
房地产全国性大拉开帷幕 3月内最大降幅将达40%

对于本次政策引发的房价下调,我想率先的就应该是恒大或者碧桂园。这两家公司是这几年囤地多达5000万平方米的大型房企。而2008年的调控中,全国最猛烈也是这两家房企。

回想2008年,恒大地产资金链几乎断裂。这种惨痛的教训才是这个房企这次之所以能够反应如此迅速的原因。当时许多开发商根本不相信房价会下跌,然而此次调控力度远较2008年更为猛烈。

在楼市需求逐渐低迷、政府即将大举打击囤地的时候,那些去年拿地最猛的房企将在这次调控中受伤最重。

发表于2010-05-11
相比之前的调控政策,提高首付和利率无疑是对楼市最立竿见影的手段,此前大部分第二套房利率都可以申请在8折以内,现在直接上浮10%,贷款利率一夜间上升1.5倍,购房成本大幅提高。更关键的是,第二套房贷直接提高到五成,第三套以上基本上无法贷款。

以我个人多年的房地产从业经验判断,楼市需求短期之内将蒸发至少三分之一,他们是直接因为首付提高而无法承担首付款。与此同时,利率的提高将极大增加房产拥有成本,加上政府所释放的明确信号,市场将很快由看涨转为看跌,客将大幅退出楼市,需求将一夜之间蒸发。

发表于2010-05-11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银行贷款支持,中国楼市的和投机氛围不可能如此浓厚。者能以小博大的奥秘就在做高单价。他们从银行套贷,首付仅需一成,用1000万就可以控制1个亿的房子,然后在短期内拉高房价出货。

而如今客短期之内借助银行资金进行将毫无指望,北京版的“京十二条”基本上使得外地客已经无法借助银行资金。5日出台的政策,公积金也对第三套住宅下了封杀令。

如今楼市已经没有继续坚挺的希望,房地产企业会面临巨大的营销和业绩压力。以恒大为代表的囤地企业将率先展开策略。以往被上市公司视为圈钱利器的土地储备,将成为巨大的负担。

发表于2010-05-11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政策的影响力将持续半年到一年时间。除了提高买房门槛外,更能制造买卖双方的观望情绪,楼市转冷将成为必然。而考虑到这次新政的力度之大,我个人认为房价走向将会和2007年底至2008年类似,先是成交低迷,而后开发商打折。

不过由于2009年房企销售业绩普遍大好,资金普遍充裕,因此这轮调整中开发商可以将价格“扛”得更久。预计在3个月到半年内,才会出现楼盘整体大幅打折的现象。降幅主要是今年新涨部分,房价整体可回落到2009年年底水平。而如通州、望京等今年房价涨幅过大的区域,下降空间甚至可达到40%。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