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养身心】《舌尖2》选食物:第一健康,第二“不装”

发表于2014-05-04








记者:《舌尖2》为什么改日播为周播?

陈晓卿:根据央视评估部门的计算,周播更能体现这个片子的价值。

记者:第二季这八集的主题是怎么设计的?食物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陈晓卿:第一集《脚步》很简单,就是“在路上”,主题是乡愁,从古代的路菜,到今天的食物变迁。下一集《心传》,主题是制作工艺的传承,《家常》(第四集)的主题是团圆,《相逢》(第六集)的主题是命运。每一集我们都不是根据食物来定主题,食物只是出发点,我们是通过美食看中国社会。

记者:什么样的美食才能出现在“舌尖”中?

陈晓卿:要符合几个条件:首先是健康,我个人喜欢吃卤煮火烧,但从健康角度来看,就不能拍它;第二是不装,很多菜假装自己很有文化,配点唐诗宋词,我觉得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好的厨师不会这么做,把菜做好吃了就ok了,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而不是那些形式上的东西;第三,是要相对日常,更多的人能够吃到;第四要解馋,有个导演拍了大量的素食,很有意思,但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吃饭方式,不够解馋。


记者:你们是怎么决定要做哪些美味的?

李勇:陈导对我们有个要求,就是出去调研不能开小车,要坐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路上也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要不断与人交流。所有的美食都是我们通过当地百姓、美食专家团队,再加上不停地走访才选出来的。

记者:在《舌尖2》的拍摄过程中,你们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李勇:别人可能觉得我们很爽,能吃到各种好吃的。实际上等我们拍完去吃时,很多菜已经凉了,不是它最美味的时候。

记者:听说陈导还有个要求,只能拍50块钱以内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

陈晓卿:我觉得50块已经可以包含老百姓日常的饮食,最好吃的东西是用心做出来的。

网友热议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