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警惕

发表于2005-01-08
警惕可疑信号—剖析各种“流行”骗局

骗案天天都在发生,骗局形形色色,花样百出。在网络上只要键入“诈骗”二字进行搜索,相关资料便源源不断,无以计数。大多骗局不过是大家熟知的伎俩,有的则极为少见。即便是闻所未闻,都可能有一天在你我的身上或周边发生。记者于其中采集汇编了几种少见的遇骗经历,藉此提醒大家保持警觉。 

案例一: 

2003年2月15日中午,深圳某公司在外地出差的员工康接到一手机发送的一则短信息:“请注意:我们将连续6小时内不断地拨打你的电话,请作好心里准备。你可以选择关机,谢谢!”在收到这条短信息后,便有一部深圳的小灵通不停打来电话,对于康的疑问,对方回答说是测试。此后,康大约每分钟接到一次由这部小灵通打来的电话,每次接听,对方就叫他关机。关机之后不大一会,康远在成都的家属打他的另外一部手机,说有人打电话到家里说他出事了需要汇钱急救。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未遂案件,其诈骗方法:犯罪嫌疑人狂打当事人的电话,当当事人不堪忍受而关机或拔线后,犯罪嫌疑人将电话打给当事人的亲友,称当事人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请对方立即汇多少钱到某某账号。“救人”心切的亲友往往因此而上当。 

这可以看作我们熟悉的火车上诈骗的演进版。一些出门在外的人因相谈甚欢而轻易将家人电话告知陌生人,从而给骗子可趁之机。 

案例二: 

2003年2月21日傍晚6时左右,某公司一员工行走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上,马路边的众多推销人员不断向其递来传单或宣传资料;该员工出于礼貌便接了几张传单,但数分钟之后,忽然觉得头脑昏眩起来,继而感到头前所未有地痛。该员工情知不妙,急忙跌跌撞撞地拦了部出租车直奔附近的省人民医院。医院诊断,该员工是由于接触或吸入了一种混合性麻醉药而导致以上症状。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未遂事件,一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向路人发放预先喷上类似以上麻醉性药物的传单或宣传资料,然后锁定一些目标(特别是女性),紧随其后,一旦药物发挥作用,不法分子便伺机对事主进行抢劫。 

案例三: 

2004年3月3日,广州的乔受人之托去火车站接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孩。两人于电话中约好在某大厦下等。可出站后女孩发现她的手机没电了,于是在车站广场上拨打IC卡电话。这时她后面站了一个男子。正当她刚把乔的号码拨完,后面那男人伸出手“啪”地一声把话机的压簧按了下去,之后连声说对不起并告诉女孩,按重拨键就可以了。女孩按了重拨键,通了!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女孩问:“乔在吗?”那个声音:“对不起,她有急事脱不开身,让我去接你。”然后告诉女孩他有车来接,要女孩到车站旁边的××等。一直站在女孩身后的那个男子说话了:“我知道××这个地方,为了表示歉意我送你去哪儿!”说着就拉起女孩的行李,可怜的女孩就傻乎乎地跟着那个男子走,还不时道谢。  

途中男子与一个熟人打招呼。那人笑嘻嘻地说:“行啊你,这么靓的都搞得到!”这时女孩突然间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立刻明白了自己处境。趁男子不备,夺过行李发疯般地跑起来,一边狂呼“救命啊”,于是逃脱。 

案情分析: 

那IC电话显然是做了手脚的。据称武昌、成都、西安火车站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还有的不法之徒则趁当事人拨不通或拨通切断之际,马上打回,再设套行骗。被拐骗的妇女有些就是这样出门打工而失踪的。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案例四: 

2004年4月的一个晚上,女子宣购完物走出购物中心,在上车前发现车胎泄气了,于是她从后车箱中拿出千斤顶准备换车胎。一个穿著西装手拿公文包的男士走到她旁边彬彬有礼地对她说:“需要我帮忙吗?”宣欣然接受了男士的帮助。换车胎时她与男士相谈甚欢,最后完事时,男士告诉宣他的车子就停在购物中心的附近,希望宣能送他去自己停车的地方。女子有点意外却不好拒绝男士,在犹豫之间忽然想起之前男士将自己的公文包放入后车厢中。宣对男士说自己刚忘了买一样东西。于是她进入购物中心后报了警,出来时男士已离开了。当警察将公文包打开却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绳子、胶带及刀子。 

案情分析: 

此案专门针对有车一族,尤以驾车女子为作案对象。不法之徒往往以礼貌相助骗取车主好感,然后以搭便车之利伺机作案。



发表于2005-01-27
哈哈,真有这样的事啊,
你在彩虹的吗?我都想学几招把你骗了呢哈哈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