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龙舟路的水泥路面什么时候可以改造成低噪音的沥青路面哦?吵死了……

发表于2011-11-30
看市内很多道路都在做改造,水泥路面改低噪音的沥青路面,不知道龙舟路的水泥路面什么时候可以改造哦?晚上车辆压过路面上的防滑减速带的声音太刺耳了!……
发表于2012-04-24
《成都市二环快速路规划方案公告图》公布,面向公众征集意见
清水河大桥上方没有办法再架设BRT高架桥,因此选择“拐弯”的办法
清水河、红牌楼、神仙树、交大路、龙舟路5大节点还将新建出入城下穿隧道。

成都二环路“双快”改造方案图新鲜出炉!昨日,成都市规划局透露,《成都市二环快速路规划方案公告图》已正式在其官网上公布。
方案显示,二环路大容量快速公交(BRT)少陵路至光华村段高架将偏离二环路区域,移至东侧,以便绕开清水河斜拉桥。这也意味着,二环路“双快”工程改造完成后,清水河大桥——这座成都首座悬索桥,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首座自锚式悬索桥,将得以保存。
清水河大桥将得以保存
二环路作为成都市内环快速路,是城区“3环16射”快速路系统中一条关键环线,所以备受公众关注。
昨日,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登录成都市规划局官网发现,《成都市二环快速路规划方案公告图》已正式公布,并面向公众征集意见。
根据方案内容,记者比较发现,二环路BRT高架并非完全沿着二环路道路区域修建。比如,在西半环少陵路至草堂北支路区间段,BRT高架就偏离了二环路的区域,而是沿着二环路道路的东侧进行修建。
这一段的BRT高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业主单位——成都兴城集团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表示,这是由于二环路清水河大桥作为既有桥,其上方没有办法再架设BRT高架桥,因此BRT修建至此,就选择了“拐弯”的办法,从东侧绕行,避开清水河大桥。
“这样的设计方案,也是二环路‘双快’的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的。”该负责人说。
这也意味着,二环路“双快”工程改造完成后,清水河大桥——这座成都首座悬索桥,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首座自锚式悬索桥,将得以保存。
新建5个出入城下穿隧道
规划方案介绍说,二环路由南北府河划分为东半环和西半环,届时东半环将布置单架,高架主线标准段为机动车双向6车道(其中高架中间2车道为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全宽28.5米),将上跨既有的刃具立交、双桥子立交,新建商贸大道、解放路、
杉板桥节点,其中刃具立交和双桥子立交还将改建。
而西半环将利用既有的跨线桥和下穿地道,设置高架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双向2车道,全宽9米)。届时,二环路主线将上跨人南立交、永丰立交、营门口立交,新建科华北路、九里堤节点,其中人南立交、永丰立交、双楠跨线桥、营门口立交将得以改造,而成温立交桥还将重建,机动车限行、道路施工你还HOLD住吗?驾讯通,您的出行助驾!发短信J至10629808,平台为您及时解读最新的交通道路信息、提供车辆违法自动短信通知服务,赶快加入吧!
规划图显示,改造后的成温立交、营门口、交大路、高笋塘、麻石桥、万年场、双桥子、科华路、永丰立交、双楠立交等主要节点将面向环外互通。此外,清水河、红牌楼、神仙树、交大路、龙舟路5大节点还将新建出入城下穿隧道。华西都市报记者刘鹏
□提前看
大容量快速公交共设28对站点
华西都市报记者还了解到,二环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共规划设置28对站点,其中,主要大型站点有18个。其站点的布置形式分别有双快结合高架式、独立高架式、地面式3种。其中双快结合高架式、独立高架式都将利用两幅高架桥间3米宽间距形成侧式站台,内外环站台分离;而地面式主要是利用道路中间3米宽分隔带,实现内外环站台分离。
届时,大容量快速公交售票系统采用预售票,经闸机刷卡进站,直接出站,站台设半屏蔽门,与BRT车门同时开关。二环BRT最高时速80公里,将投放300辆18米双开5门公交。
发表于2013-04-09

今年东大街龙舟路变脸换装 着力提升道路品质

2013-02-05 08:36成都商报

[摘要]江汉路、通锦桥路、东大街、沙湾路、龙舟路、东顺城南街、锦华路一段、猛追湾街、经华北路、肖家河街等38条道路将分步治理,维护整治。

38条道路江汉路、通锦桥路、东大街、沙湾路、龙舟路、东顺城南街、锦华路一段、猛追湾街、经华北路、肖家河街等38条道路将分步治理,维护整治。20类设施对“一轴三节点”交通标牌、道路隔离栏、信号指示灯、公交站台、果屑箱等20大类市政设施进行更换提升提升城区路面品质,对38条道路实施路面专项维护;实施桥梁涂装工程,确保桥梁安全性的前提下,传承文化内涵,提升桥梁景观……今年,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深入,我市将进一步继续对市政设施进行提升,不管是道路平整,还是市政管理设施提升、桥梁涂装、修缮工程,并将传承传统文化、成都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道路平整将文化内涵融入市政设施 为提升我市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等级和管护水平,去年,我市先后完成长顺街、商业街、人民东路、人民西路、黄瓦街等路面专项维护整治任务共计15.3万平方米。今年,我市将继续对城区道路品质进行提升。据了解,今年整治的主要涉及38条道路,包括江汉路、通锦桥路、马家花园路、东大街、沙湾路、龙舟路、东顺城南街、锦华路一段、群康路、群益路、金阳路、四道街、猛追湾街、经华北路、肖家河街、维信街、新光华街、西丁字街、培华西路等。这些道路的治理将分步治理,同样遵循“夜间施工,白天开放交通”的原则,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在整治过程中,不仅注重车行道和人行道的行车舒适度,我市还将打造特色街区和道桥设施文化氛围、融入成都浓厚的文化底蕴等结合起来。“在道路维护整治中结合区域文化,将文化内涵融入市政设施。”市城管局道桥处相关人士表示,成都市整治道路开创了一条新的模式。最典型的是去年实施的长顺街整治,在广泛听取并采纳了市民和意见后,地面铺装文化改造以长顺街的“顺”文化为核心,将九种“顺”字字体以篆书和篆刻印章的方式融入地面,在全长3公里的长顺街两侧人行道篆刻666个“顺”字。此次改造后,道路更加顺畅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篆书和篆刻艺术表达在了市政设施上,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内涵,将单位文化建设延伸到日常设施维护的全过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成都道桥文化。井盖治理如何平整如何降噪有了标准 小井盖,大民生。井盖的安全和平整状况,不仅关系到出行的舒适度,而且病害井盖产生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上半年,在去年成功治理的基础上,我市将城区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病害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延伸,治理范围包括二环路至三环路之间的骨干城市道路及重要区域,全面提高城区城市道路行车舒适度及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去年下半年,我市成功完成对二环路(含)以内的城市道路及重要出入城通道(至绕城高速)范围内1019条街道病害井盖的治理,共累计完成27872座病害检查井盖治理工作,开创了多个成都模式和成都标准。由于城市道路上的井盖数量庞大、规格众多、标准不一,涉及雨污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交安等10多家权属单位以及众多的使用单位,各行业管理维护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检查井盖权属不明、长期失管。为确保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市治理办在全国首创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病害治理室(简称“市井盖办”),打破部门职责局限,专门统筹协调各井盖行业主管部门及单位全力推进井盖病害专项治理工作。井盖办负责拟制井盖治理工作的规划、总体方案、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及治理标准;负责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收集相关信息,掌握治理进度,对各井盖行业主管部门及单位的治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进行督查和考评,对治理成果组织验收。为顺利推进此次治理工作,确保治理工作按时有效完成,我市建立了治理工作周报及月报制度、治理工作调度会制度、治理工作责任区制度、治理工作验收制度、井盖监督管理制度、治理工作督查制度、治理工作责任倒查制度。这些创新的工作机制,除了能做到井盖病害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外,还会对井盖病害治理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部门或单位问责,进行责任倒查。检查井盖包括污水、雨水(含截水沟)、供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路灯、交安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盖、沟盖板等,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达到什么样的病害程度需要治理,治理效果必须达到什么技术标准,通过实践,市井盖办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量化的“成都标准”,以标准化推动井盖的治理。天府大道全线安装玉兰灯市治理办相关人士表示,在此次市政管理设施提升过程中,我市打破常规,统筹管理,对包括交通标牌在内的市政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做到风格统一,格调雅致,使用方便,突出市政设施的统一规范和光彩工程的品质品位。市治理办相关人士表示,提升市政管理设施,主要是对“一轴三节点”交通标牌、道路隔离栏、信号指示灯、公交站台、果屑箱等20大类市政设施进行更换提升。对人民南路、天府大道六大的光彩工程,以及80余栋高层建筑的光彩工程进行重新装点,在天府大道按照人民南路标准全线安装玉兰灯和行道灯1100盏。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一系列桥梁涂装工程,除修缮桥梁保障安全,提高车行道和人行道舒适性外,我市还将在打造桥梁文化,提升桥梁景观上狠下功夫。除了保障安全外,如何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桥梁文化,实施保护性修缮,也被放在显著位置。53年历史的西北桥,完全修旧如旧,保存着浮雕、罗马柱、拱顶等欧式风格。为了打造特色桥梁文化。市道桥处邀请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美学,共同研究确定了锦江上桥梁加固维修中景观工程的同步规划,结合每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内涵以及与周边环境融合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整体方案设计。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