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噩梦重温:亚洲金融危机回眸

发表于2008-09-30
   是谁捡到了《一千零一夜》漂流的亘古魔瓶,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让魔鬼纵情表演一场恶搞秀?在灿烂的天空,撕开一道云缝,露出滴血的云缝?
“巴西雨林一只可爱的花蝴蝶,轻轻扑打它的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引发一场风暴。”新兴的金融混沌学如是说,谁曾想它竟然如阿里巴巴的咒语一样灵验,通向灾难的大门打开了,而进去的,不仅仅是魔鬼,还有被孔方兄灵魂附体的幽灵,现在是他们到处寻找猎物的时候了。
1997年,中国农历丁丑年,丑,牛也,也就是说本是中国人期待的牛年,因此开春的时候,证券界的人士都预测这是一个大牛市,牛年牛气冲天嘛,大家互相祝福着。天干火,地支土,天干地支相生,更是吉祥如意,加上这一年的7月份中国要收回香港,因此,对这一年股市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期待是期待,现实是现实。
发表于2008-09-30
 也许万事都有征兆。
这一年,印尼森林燃起了熊熊大火,朝鲜干渴的土地露出了血盆大口,等待着数月不至的雨水,中国新疆发生了地震;这一年,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亚洲经济发展尤其强劲,出现了“四小龙”、“四小虎,”一时间东南亚“龙”盘“虎”踞。人们正美滋滋地巴望着环太平洋经济带的崛起,美国的权威经济学家们发出了“二十一世纪将属于太平洋世纪”的前瞻性预测,政治家们则忙着从大西洋飞越太平洋,穿梭于各种国际峰会。
那个时候,世界属于美国时代,美国属于克林顿时代,克林顿这个年轻的帅哥最大的爱好是女人和网络,到处留种,到处推销美国的网络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知本家,等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名词正从美国的各个角落向全世界扩散,如同性感的莱温斯基一样吸引了全世界贪婪而充满欲望的眼球。
那时候,欧盟的建立正水到渠成,一个统一的欧洲正在形成的前期,至少经济上已经开始,欧元之父蒙代尔四处推销他的欧洲统一货币,亚洲崛起的一些经济国家则正做着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以及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的春秋大梦,亚洲经济强国日本蠢蠢欲动,大有要做亚洲经济霸主乃至政治霸主的势头,而中国经济也是快速发展,刚刚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的中国,在经历不断疯狂加息之后,正向通货紧缩方向发展,政治上韬光养晦是中国的主基调,闷声发大财。因此,在联合国中国投票都是弃权票,实际上在联合国安理会是“虚位”以待。
似乎,一切还算平静。
但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暗流涌动,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海啸就要来了。

发表于2008-09-30
 东亚奇迹

1993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新加坡年仅38岁的新闻部长杨荣文语惊四座:“亚洲将成为世界真正的领袖。”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亚洲经济,而是说亚洲。
而在过去,世界领袖是两大帝国,美国和苏联,后来,苏联在戈尔巴乔夫自毁长城之后,变成了单极世界,美国似乎对自己的霸主地位并无任何危机感,而在这场危机之后,美国还将征服南联盟,这个在二战的最后也没有屈服法西斯的国家。
这种讲话无疑是一种挑战。
如果时间倒退三十年,年轻气盛的部长说这话一定会引来一片嘘声和口哨,——太狂妄了,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然而,三十年来亚洲经济的腾飞确实创造了一个划时代的经济奇迹,而中国这个老龙正在悄悄崛起,难怪年轻的部长说话底气足,胆儿大,声音壮。
那么,在年轻的新加坡部长背后站的是谁呢?
这一年,世界银行不惜巨资,邀请一批批专家学者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研究亚洲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最后,专家学者们发表了那篇世界著名的《东亚奇迹》的报告。
绝大多数人,包括欧美经济学家都处于对东亚经济乐观的状态。
1960年代,日本通过朝鲜战争率先舔好二战伤痕,从二战失败、经济崩溃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龙头,迅速崛起,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多年美国财富杂志以及其他权威杂志上,多家日本企业的名字出现了全球500强之列,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其实都是些家电、汽车企业,比如索尼、松下、先锋、丰田、三菱等等,其实日本还有比较有名的财团,比如三井、住友等等。
在中国企业还没有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日本企业已经登上了世界500强之列。
1970年代,新加坡、南韩、香港、台湾迅速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之机,重点发展旅游、港口、机场、贸易、汽车、电子、金融等行业,很快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至今,中国人还津津乐道的是台湾的电子产业、IT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一度几乎成为世界IT产业的加工基地。
发表于2008-09-30
东亚似乎对自己的经济成就有点飘飘然了。

1997年2月24日,东盟秘书长辛格振臂高呼,促请东盟各国共同努力,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争取2000年在贸易区建立公开、透明、开放的投资区,一时间,文莱、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会员国反应强烈,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当时,中国还不是东盟成员,中国可以以观察员身份应邀出席他们的会议。也许,在欧盟形成气候之后,为了维系东盟内部吸引力,增强全球竞争力,走自由贸易区、建立共同市场之路似乎是他们的比较有利的选择。
同时,激进的阿根廷总统梅内姆于千里之外遥相呼应,一向大刀阔斧的他比东盟成员国的领导们走得更远、更迫切,同时,似乎视野也更加开阔,他提议建立一个东南亚和南美13个国家组成的的自由贸易区,形成一个可使东盟4亿人口和南美2亿人口共同受惠的超级免税大市场。
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的澳大利亚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向东南亚秋波频送,一再声称自己其实是亚洲国家,改嫁亚洲了,希望加入这个巨大的自由贸易区。
当然,澳大利亚一直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弃欧入亚似乎总是有所图的。1980年代初,澳大利亚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出口亚洲,而到了1990年代,这一数字蹦到了60%。贸易的快速增长也促使澳大利亚金融业转变区域,澳大利亚银行作出了重大调整,他们从欧美市场获得的利润逐年下降,而东南亚势头不减,于是澳大利亚四大银行加快了抢占东南亚市场的步伐,当然,回报的丰厚也让他们目瞪口呆。
似乎,亚洲奇迹的出现还只是刚刚开始,亚洲就像一盏刚刚燃起的神灯,只要你愿意,对着神灯喊两声,什么奇迹都会出现,而且从来不用担心这盏灯什么时候就没有了油。
而对于在亚洲赚足了钱的暴发户,——那些胆大的捷足先登者来说,亚洲就像一座举世无双的造币厂,大量财富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投下一点对他们来说的小钱之后,赶紧准备最大最快的点钞机吧!!!

 
发表于2008-09-30
 罪恶的资本

资本的本性就是扩张,正如权力的本性一样。
的确如此,亚洲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也创造了数不尽的发财机会,那么亚洲对资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亚洲的机会在哪里呢?
回顾中国的发展,也可见东亚的发展轨迹。外资对什么感兴趣?
第一,市场。
亚洲人口密集,而这块土地的经济长期处于未开发的处女地,有人口则有消费,有消费则会有需求,而以重商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贸易是对双方经济特别是对强者经济有好处的。这也是美国马歇尔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而当时,出于对社会主义的围堵,和西方政治家们和平演变的战略目标,也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二,低税收、低劳动力成本(说白了,就是低工资)、低原材料价格、低环保要求。东南亚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人员工资普遍较低,而这些国家普遍对环保没有严格要求,这就方便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转移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的产业移师东南亚。许多人发现,东南亚才是最美妙的淘金区,这这里赚钱容易,花钱难。有个资本家公开说,“如果用一万美金赚钱一万美金,我绝不愿意尝试,如不如让我呆在美国好了;如果用一万美金赚取一百万美金,我就去亚洲。去东欧?在俄罗斯我不会投下一个子儿,绝不!!!”
第三,人才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高层次的人才价格却普遍比较低廉。特别是中国,到2008年即使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只相当于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的十八分之一,高层次的人才的差距更大,这也是中国高层次人才被不断掏空的原因。
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稀缺资源的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课题,而对稀缺资源的掠夺是占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稀缺资源?
在这个时代,无非是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黄金矿、稀土等,人力资源则是高层次的人才,只要有效控制了这两样,一切水到渠成。
当然,资本家还不会傻到不打通权力通道以获取权力资源的程度。
因此,私人资本,包括国家资本蜂拥进入东南亚,先行占据掠夺资源的桥头堡。
1997年初,国际金融公司对亚洲、非洲、拉美和东欧等所谓新兴市场进行调查后认为,对东亚的投资占到了私人资本的一半以上,而这些资本到东亚来是干什么的呢?
当然,有很多是做实业的,也就是利用东南亚低廉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口到资本母国,获取高额利润,留给被投资国的是血汗工厂的低廉工资,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但还有一些资本不是来投资实业的,而是一些热钱。
1997年流入亚洲八国的1362亿美元外资中,610亿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即流入了股市,当时,中国股市等新兴国家股市还处于发展初期,股票数量不多,几个亿就可以做一只股票的庄家,操纵股价上涨下跌,而各国对股市操纵罪又普遍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
因此,投入东南亚的是逐利性、跟风性、盲目性很强的私人资本为多,且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股市。
当东南亚人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是“引资,引资,大引资”的时候,投资人使用最多的词却是“赚钱,赚钱,赚大钱”,“发财,发财,发大财”,并且随时准备在赚钱之后脚底抹油开溜。

发表于2008-10-06
 以史为镜
发表于2008-10-15
 文章是好文章,就是要有耐心看
发表于2008-10-18
 中投公司投资美国的货币型基金都亏损,这是什么世道!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保值品了,现在什么最稳当呢?一是做公务员,二是做实业,三是赚工资,最后才是投资啊。
发表于2008-10-21
 too long.
发表于2008-10-21
 版主好久不来了 请与我联系

qq49086042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