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再爽约 地方政府阻力很大

发表于2013-06-26

北京晚报 作者:魏婧 吴楠

 

2013年6月底,全国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将完成——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的承诺言犹在耳,传来的消息却大相径庭——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还没准信儿”。

  据媒体报道,为打消地方政府对于涉房信息的担忧,住建部官员表示联网坚持“三不”原则:保证不设住房产权查询端口、不设授权查询权限、查询结果不作为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依据,只用于宏观统计分析。

  13亿人民的身份证都联了网,住房为何难以联网?“三不”承诺背后,是怎样的妥协与因由?公众热盼的“住房信息联网”,到底能带来什么改变?

 

发表于2013-06-26

“之前有人分析联网的作用是掌控每个人名下,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房产数量、面积,从而抑制住房投机和腐败,有利于降低房价。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什么都没实现。”IT白领王亚飞略带不屑,“而且都说了用于宏观分析,和我们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我们老百姓没钱挨个儿城市撒网一样的买房,没必要隐瞒总数。家里就那么一两套房,也不是非法所得,你怎么联网怎么收集信息,我们都不在意的。”王亚飞说,“大家都想借此查查有‘鬼’的人,以为联网会有多厉害,原来这么小儿科,很失望。”

 

发表于2013-06-26

 批注

  住建部搞住房信息联网,是城市化进程中了解收集信息的手段,为政策调整、政策咨询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比如对于全国城市的住房保有量情况,有人说房屋供给过量,有人说缺口很大,到底情况如何?人均居住面积、房屋价格变化等情况如何?都需要拿数据来说话。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发表于2013-06-26

 陈国强(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本身,只是房地产市场的一项基础建设、一个平台,并不一定就要与房地产限购或者房地产市场的各种政策有直接联系。中纪委是否利用这个平台查处贪腐,住建部是否用这个平台了解信息、制定政策,都是“用不用、怎么用”的问题,跟平台建设本身不是一码事,不应混为一谈。

  平台到底怎么用,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只有住建部知道。能否用好这个平台,也有很多因素。例如地方之间尚未打通,那么房产税的征收就无法执行。北京有限购政策,而有些地区则没有。一个人同时在多地有房,住房信息未必查得到。

  住房信息联网系统的推进之所以有阻力,主要还在于一些拥有过多房产的利益人。特别是涉及到贪腐的官员,联网之后,自身信息可能会被查处,所以有顾虑、担心。

  而对于拥有一两套或两三套房的普通家庭,信息联网并不会对其利益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各地房地产的正常销售,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我认为,地方政府害怕信息联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发表于2013-06-26

 批注

  40个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后,房产税会推出、房价会跌吗?答案是:没有直接关系!1、房产税试点城市是否增加,与信息联网没关系。上海和重庆房产税皆针对本地区住房情况,第二批试点城市亦如此!2、信息联网不等同于调控升级,长期有帮助,短期没关系,就像身份证信息联网不等于要限制人口流动!——杨红旭  

 

发表于2013-06-26

较真

 

  反腐还得靠二奶

  “三不”一出,舆论哗然。

  《中国青年报》有评论称,寄望于“住房联网反腐”本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是民间一厢情愿的想法。

  笔者以为,这话只说对一半,“联网反腐”确实不切实际,可老百姓真期望它反腐?怕是从来也没有想过。

  回顾房叔、房姐们的败露,就能得出答案。虽然以房多著名,可房叔们哪个也不是因为信息公开被查。若不是有知情人爆料,老百姓时至今日也只能蒙到鼓里。更何况房叔、房姐家资殷实,一个城市中有数十套房,真有人用心查,无需“全国联网”也能反腐。

 

发表于2013-06-26

反过来想,没有联网,官员资产就无从查起吗?这也不尽然。奥巴马财产在180万美元到近700万美元之间,还有22年的房贷要还;普京在圣彼得堡有一套77平方米的公寓,在莫斯科州有1500平方米土地……没有“全球联网”,这些信息照样随处可查,因由如何,众人皆知。

  全国联网“联”出来个“三不”,反倒给贪官们一个新的投资思路——全国500个城市,每市购买房屋一套,城城皆不互联。若是有人查起来,查到哪里都是清官。

  由此可见,住房联网反腐无望,其作用还不如二奶反腐——利用女人天性,主动“信息公开”,有图有真相,既实际,又实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