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身价过亿小房虫自曝炒房内幕:一年之内赚翻翻

发表于2008-11-12
 马应天(化名),42岁,先前在武汉一家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后来辞去工作专业倒房,收益颇丰。这位如今已在武汉小有名气的“倒爷”,近日对记者讲述了一些倒房内幕,他想说,当“倒爷”,你也可能,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如果去踩红线,钻空子,无疑放大了房产投资的风险。
发表于2008-11-12
 帮朋友倒房,小试身手

    马应天看起来表情颇为严肃。他自我解释说,这是因为在武汉一家企业搞法律工作多年的原因。谈起投资房产,他说因为自己做事一向谨慎而周密,所以才和武汉的第一波“炒房热”失之交臂。

    2000年初,马应天单位的很多同事都购买了汉口蔡家田一个小区的房子进行投资,1900元/平方米,有人劝他也买一套,他并不认可同事的眼光,觉得投资房产不如投资股票。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同事的房子每平方米涨了到2600元/平方米,年底抛售时候,大家都赚了一笔。马应天有一些懊悔,“那时的我,投资的眼光上确实很欠缺。另外,一个月工资才2000元多一点,无钱一身寒啊,这也是不敢投资的原因。”

    尝到了投资的甜头,2002年初,投资房产的同事又赚了几笔,有的干脆辞职,以投资房产为业。这让马应天心里痒痒的,他开始关注起房地产和相关金融信息。

    在此后的一年内,马应天不断听到谁投资了几套房子,赚到了多少万元钱的消息。自觉入市不深的他还是不敢贸然投资。2003年2月,汉口江汉路的一个小户型出售。虽然他看准了会赚钱,但还是不敢买,恰好一个朋友准备买房,他力荐朋友买一套40多平方米主力户型,3450元/平方米。
发表于2008-11-12
 朋友听了他的建议果断买了下来。接着又拿出两万元对房子进行了装修,之后便以1500元/月的价格将房子给租了出去。

    朋友的这笔交易,令马应天后悔莫及,自己不敢大胆投资,“怂恿”朋友买房,哪知朋友买后就赚,投入14万,以租养房,每月能有几百元钱的收益。而且10年后,朋友手头就有了一套房子。

    之后,马应天提起这事就后悔,他倒房的信念也从这次帮人试水中滋长。
发表于2008-11-12
 炒号倒房,小赚一笔

    2004年的武汉,无论大户型、小户型楼盘都异常紧俏,买房居然需要排队拿号。“其实,很多都是开发商搞的鬼,故意发送很多房号,炒高房价。”

    那段时间,一些大的炒家,往往以每天200元的价格找人代排队。更直接的,就花几千上万元,从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人员手里拿号。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可以买到好楼层以及附带的诸多优惠。

    马应天也加入到拿号的行列,他开始请假买一些房号,然后卖给那些炒房人。但转手一个房号,只有一二百元的进账,最多的也才赚了1200元钱,减去因为请假而扣掉的工资,这样子赚的钱极其有限。于是他开始以低价雇了一些民工,帮忙自己买房号,然后倒卖给炒房者。

    “2004年,武汉那些地段好、环境好的楼盘的房号,都十分好卖。”倒号3个多月,马应天赚了1万多元。要是继续投资下去,看准了就相当于上班一年,甚至几年时间。

    2004年底,一个同事告诉他,汉口火车站旁一个楼盘开盘,有90-110平方米户型可选,2300元/平方米,首付20%。这个楼盘地段不错,升值潜力巨大。马应天看中了一个110平方米的户型,算下来才5万多元的首付,但马应天还是负担不起。他做出一个当时看来“大胆又冒险”的举动:从朋友手里借了两万元,将房子按揭了下来。房子买回后,房价一路攀升,马应天喜悦之余,还是惴惴不安,担心房价崩盘。但10个月后,房价涨到2850元/平方米,他瞅准时机将房子出手。卖出房子后,他算了一笔账,去掉交易的费用与银行利息,他用这套房子净赚4万元。

    这次投资的成功,让马应天顿时有一种“出师了”的喜悦。随后,他乘胜追击,投资了3套房子,用同样的方式,一共赚了11万多元。
发表于2008-11-12
 朋友出险招:自己的房子卖给自己

    从04年开始倒房到现在,马应天觉得自己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我算什么成功?赚的都是小钱。相比我的一个朋友,那是小巫见大巫。”他说,那位朋友姓李,是武汉倒房界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

    2005年5月,李先生经多方考察,看中了江汉路附近一套26多万元的“极品房”。“所谓极品房,就是买了就会赚钱的房子。”但他手头仅3万元现金,买这套房子,还差得太远。而如果按揭,他还不具备资格,因为5套房子都还在还贷期内,没有一套能办理再次抵押手续。

    李先生经常到楼盘处巡回查看,眼看着一套能赚大钱的房子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他十分着急,他思忖:5套房子中,有一套是3年前花21万元买入的,现在已升值到30万元,如果把这套房子卖给自己,利用房价的80%即24万元的银行贷款,就能把“极品房”买下来。但是,那套房子如今还欠银行贷款10万元,现在要贷款,必须把那套房子先卖掉。
发表于2008-11-12
  于是,李先生找到一家熟悉的房产中介公司,与之达成协议:由中介公司帮忙先垫付他尚欠银行的10万元贷款,将房子的完全产权划归自己,然后,他将房子卖给自己,用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24万元。

    拿到贷款,李先生立即买下了那套心仪的“极品房”,然后将其挂牌35万元出售。他的眼光没错,3个月后,有人买下了这套“极品房”。

    李先生这次奇特的倒房经历,由看房到卖出房子,只花了4个月的时间,但他的资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虽然还欠银行24万元贷款,但他倒卖房子后,除支付中介公司12万元,手头还有23万元。相比较之下,他从最初欠银行的10万元,到实际只欠1万元,除去各种花费,净赚了9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我手上了有了一笔活动资金,我又可以进行下一次的投资了。”

    马应天了解倒,从2005年9月,又用相同的手法,李先生倒卖了3套房子,赚取了12万元钱。

    “李先生的收益让我眼红,但我通过咨询也了解到,他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伙同中介公司骗取银行贷款的违规嫌疑,钻漏洞毕竟有风险。”马应天也以此告诫后来的入市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