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北京楼市陷有价无市僵局 期房销量逐周下降

发表于2008-01-09
走出“银十”奔年底,京城楼市颓势凸现。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的数据,本月以来,北京市住宅期房的每周成交量呈现出连续下滑的趋势。 

一面是高挺的价格,一面是成交量的惨淡,京城楼市开始陷入“有价无市”僵局。就连一向唱高楼市的开发商群体内也开始出现“今冬房子难卖”的声音。 

数据显示,上周(11月12日至11月18日)我市共成交住宅期房2375套,成交面积26.92万平方米。与前一周相比,成交套数下降了11.8%,成交面积下降了16.2%。其中,11月14日成交量最低,仅为232套,与每年的传统淡季1、2月份水平相当。再上溯到此前一周(11月5日至11月11日),住宅期房的日均销量同比下降幅度也十分明显,降幅高达每日百套。 

然而,与本月以来成交量的连续下降相背的是,价格仍持续呈现较大的涨势。尤其是占据成交主流的五环外近郊项目,上周的成交价格同比前一周升幅接近20%。 

面对“有价无市”的尴尬,一向对楼市销量满怀信心的开发商群体也出现了担忧的声音。某高档楼盘开发商表示:“最近房子非常不好卖,这两个月只卖出几套房,又不敢降价,只能慢慢耗着。”而一位在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开发商也在博客中透露,不少开发商已感到深深的不安,“担忧飞涨的房价可能会给行业带来巨大震荡与损害……现在手里多余的房赶紧卖吧。”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十分密集,除了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小户型产品供应以外,又提高了第二套住房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将于下月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还新增了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及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的内容。种种政策的出台,显示出政府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扭转市场主体失衡的决心巨大。加上价格高挺对于楼市销量的反作用,以及进入冬季销售淡季等因素的影响,共同加重了市场观望氛围,从而拉低了成交量。预计随着各种调控政策的落地,房地产价格将会呈现逐渐平稳的走势,成交量也将逐渐恢复应有水平。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