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成都日报》专访陈所长:尚西花郡维权持续原因探讨

发表于2015-03-08
《成都日报》专访陈所长:尚西花郡维权持续原因探讨

《公正执法·对话》

本报记者 黄鹏 朱光泽 摄影 刘阳

记者:大到700余户业主拿不到房产证,小到一个家庭夫妻不和,面对类似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你们把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陈晓林(温江区公安分局公平派出所所长):是的。在一些人看来,“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认为解决问题要看“闹”得厉不厉害。其实,这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无形中也增加了群众的维权成本和违法风险。即便有所改观,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在法理上吃亏了,尚西花郡小区维权小组就是一个例子。相比之下,依法表达诉求或许会慢一点,但这种方式更具有确定性,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背景]

 位于公平街道的温江尚西花郡小区建成之初,由于开发商四川鼎旌(原成都华力森)产生纠纷延期交房,700多户业主的房产证迟迟办不下来。

 业主刘先生向记者回忆说,早在2008年,负责开发小区的两家单位(四川鼎旌、四川德铭)产生纠纷,以至于到了2009年的交房时间,楼盘工期都还没有结束。无奈之下,几名热心的业主牵头成立起小区维权小组,希望找对方讨个说法。

 “哪晓得第一次去找开发商沟通,人家就不想理我们。”维权小组成员杨先生当时十分不解,“明明是他们违约在先,却说要照合同办。”时间持续到了2010年,业主们万分焦急,有人甚至提议上街“散步”,这才使得开发商承诺赔付违约金。同年8月,业主终于搬进了小区。

 然而,业主们入住后却发现,这个有着700多户人的小区,其中近300户业主都是外地某企业职工,小区房屋因此长期空置。由于达不到法定人数,小区无法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一事也就无从谈起。

 “小区公共设施有问题,房产证也一直拖着不给办。”业主们发现,虽然通过对抗搬进了小区,但两家开发单位此时正打着官司,房产证和小区滞后的物业管理成了业主们的一块心病。

 2011年,这时到了开发商承诺的最后办证期限。维权小组成员再次上门沟通,几经逼问,对方竟甩下狠话:“反正资金链已经断了,大不了我们破产嘛。”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有理寸步难行”?一筹莫展的业主们找到了公平派出所。在与业主们深入沟通后,公平派出所民警发现了原因。原来,杨先生所在的维权小组并不具备合法资质,无法与开发商、物业公司对等谈判,要解决问题还得业委会出面才行。

 此后,公平派出所又数次与业主们沟通,并帮助联系到在外的400多名业主。2012年初,经公平派出所及相关部门努力,尚西花郡小区业主大会筹备组终于成立,通过大会选举,产生了具有合法性的临时业委会。

 “抓到了这个牛鼻子,我们就‘雄起’了!”小区临时业委会主任唐先生说,不仅如此,公平派出所民警还对小区业主的权益诉求进行了梳理。经过民警梳理,业主们才发现,这份7大项的维权清单中,有些业主的意见并不合法。唐先生也终于明白过来,前几次的谈判之所以破裂,正是在于维权小组身份及一些主张不合法,“被开发商抓到了小辫子”。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公平派出所政府相关部门,最终使得开发商服气地办下了第一批房产证,第一批400多户业主顺利领到了房产证。没过多久,后续的几批房产证也按时发到了业主们的手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