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唐昌介绍

发表于2008-08-05
 素以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誉称的四川郫县唐昌镇(原崇宁县城),地处郫县、彭州、都江堰三市、县接壤中心和成都市府南河上游生态保护区,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成都平原西部商贸重镇,也是近年各路商家新的投资热点。与成灌高速公路相接的温(江)郫(县)彭(州)快速通道由南向北贯通全境。由东至西从成都直通唐昌的沙西线(国家一级公路)已直达唐昌据仅需20分钟车程。镇域内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贸等城镇功能完备。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属都在流灌溉水系的柏条河、徐堰河横贯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是郫县大棚优质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家禽、家禽、名优土特产的主要生产基地。
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浅丘台地-横山也坐落其间,横山地区常年气候温和,自然植被茂盛,电力、通讯网络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矿水资源。现已有省委组织部培训中心、省农科院茶研所、省水电厅等单位在此投资开发。
唐昌镇历史的厚重体现在它建县的悠久和浓重的人文。唐时设置唐昌县,唐代唐昌经济生活中的“草市”曾被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载入《中国通史》。唐昌镇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颇多,著名哲学家严君平、著名学者张午、明代郡王朱悦尊、清代的6个翰林都是这条绵延千年人文历史上的明珠。

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昌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它的多样性。唐昌镇历史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与佛、道文化互相包容、互相补充。唐昌的建筑精美也罕有其比,如现存的梁家大院是川西民居中不可多得的典型建筑。

历史遗迹遍布唐昌镇内,被誉为川西平原最有影响力的寺庙——平乐寺、玉皇楼、文庙等七宫八庙、崇宁老城墙、幽深的翰林院、东汉墓群、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川西名居建筑梁家大院、解放前公馆、会馆遗址、抗日战争时期保存下来的历史革命遗迹等都诉说着唐昌悠久的历史。

唐昌的饮食文化发达,以自然健康为特色,著名的小吃有名震西川的施鸭子、“合兴昌”糖果糕点、艾饽、三合泥、蒋抄手、周牛肉、谭豆腐、罗桥面、梆梆糕等,这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是不可分割的。

幽深的梁家大院、辉煌的文庙、光荣的翰林院、盛极一时的公馆群……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唐昌古镇,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从郫县唐昌镇获悉,该镇目前正邀请专家、教授对梁家大院片区、文庙片区进行规划,在对众多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建设的同时,还将恢复古城壕、古城墙等遗址,而一旦修旧如旧的建设性详规出台,相关工作就将拉开建设大幕。

 

闺中之大家闺秀——

 

梁家大院片区

 

■主要景点

 

梁家大院、公馆群、李家大院

 

■建设方向

 

恢复旧貌,开展娱乐休闲藏品展示

 

1860年前后完成主体工程的梁家大院、建设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公馆群、古朴的李家大院,在唐昌镇东北片区,大规模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为这个千年古镇增添了几分厚重感。据唐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保护性建设,在以梁家大院为核心的场镇东北片区,三处古建筑群落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引进社会资金恢复其旧貌,并开展娱乐休闲收藏品展示。而整个片区的建设,面积则达300多亩。配合古建筑群的保护,还将同时开发旅游房产。

 

梁家大院保存完好冬暖夏凉

 

十四个天井、大小房屋九十七间,占地20余亩的梁家大院,是唐昌古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这个晚清时期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深藏在背街小巷,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让当地人颇为自豪。大院的大门有民国建筑风格,几乎全部是灰砖结构,两低中高,造型上没有什么特殊的符号,门额正方上书楷书“吉庐”。据说当时这家梁氏兄弟虽有大量土地,但仍本着“耕读传家”古训,在田间劳作。梁氏兄弟去世后,其后人即在唐昌大修公馆,靠收租过活。梁家大院即梁家兄弟后人梁显庭购快要坍塌的水神祠而建。

 从石门进入梁家大院,来到第一个天井,就被这里幽深的环境吸引住了——10棵参天大树,耸立在院坝中,为这里的住户遮风挡雨。住在院子里的吴家林老人说,这些树叫楠木,凭借楠木浓密的枝丫,住在大院中,夏天不使用空调,家里的熟食放上几天都不会坏。绕过小四合院,来到一个有着两棵雌雄异株银杏树的天井,“每年秋天,雌的那株银杏都能结80多斤的白果,镇上的居民闻讯前来捡白果,那阵势热闹得很!”在这里居住了10多年的古镇居民徐富良乐呵呵地说。这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高达20多米,要3个人才能将树合抱。徐富良的老伴高能华说,“我们这里夏天凉快得很,我都不用风扇。”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梁家大院里的这些树都是近百年的老树,在古镇建设中,它们也将是重点保护对象。

 

别具一格的窗格子、房檐上黝黑发亮的吊凳、柱子上精美的花鸟鱼虫雕纹……在梁家大院,这些珍贵的物品比比皆是,窗户都是雕花窗,手法有镂空雕、浮雕、贴花雕刻等,记者用手去敲一敲这些木制的窗户,感受到了当时木头的厚实,在历经上百年的风雨之后仍然很坚固。屋内的地板也都是木制结构的,这样便有了冬暖夏凉的效果。房屋的撑拱做得十分精细,看得出是通过了当时工匠们精雕细琢的,雕刻的图案或狮或麒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民俗民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公馆盛极一时鳞次栉比

 

从梁家大院后门出来,步行几分钟,就来到崇槐里巷,这里整齐地排列的一溜公馆,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公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知名人士为躲避空袭,隐身唐昌时修建的,一些地方乡绅当时也在城里大修公馆,粗略统计崇宁县城(即现在的唐昌镇)在民国时期即有四、五十座公馆。

 

鳞次栉比的公馆,形成了唐昌建筑历史上一道秀丽的风景线。这些公馆在建筑上既吸收了清代建筑的精华,又明显受欧式建筑的影响。由于修建的年份太久,再加上这些公馆现在没有人居住,公馆龙门上的字有些模糊不清了,一些雕刻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坏。据了解,在以后修旧如旧工程中,这些都将被专业人员一一修复。

 

在距离公馆群不远的酱园巷内,发现了一个小戏台,戏台有2米来高,两侧均有做工精细的撑拱,戏台正前方是一个小花坛,可以想象当时这户人家在这个天井中,戏台前高朋满座,大家一起听戏的热闹场面。一个牵着孩子的婆婆告诉记者:“这些房子都是很早以前的了,我们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经常有人扛着相机来这里取景。”

 

李家大院结构古朴环境清幽

 

作为这批古建筑中少有的私房,李家大院算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了,它共有4个天井,不过现在最主要的是李常树3兄弟居住的四合院,李家3兄弟一起住在2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院子经过了李家兄弟的精心修护,看上去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整洁,干净,院内一共有20来间房,结构古朴,排列井然有序,院子中央的花坛中有花草,还有几棵大树,环境十分清幽。

 

 

闺中之小家碧玉——

 

文庙片区

 

■主要景点

 

文庙、川西唯一尚存的翰林院

 

■建设方向

 

修建学堂之类建筑,凸现国学文化

 

为了更好地恢复文庙片区的现状,原来建在这里的唐昌中学目前已经进行了整体搬迁,与梁家大院相呼应的文庙片区,如今已为整体打造进行了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意思的是,两大片区中间有一条梧桐大道相连,路上的法国梧桐每棵都有着二三十年的历史,高高的树干,茂密的树叶,郁郁葱葱,让人不禁想到了法国的米拉波林阴大道。“依托文庙和川西地区唯一尚存的翰林院,文庙片区将凸现国学文化特色。”唐昌镇副镇长苏绍海告诉记者,届时现在的梧桐大道将被打造成为别具特色的休闲步行街。

文庙浸润儒学之风

 

唐昌文庙的建筑体量虽然不能与梁家大院相比,但其壮观雄伟的风貌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仍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刚进庙门,就是一个泮池,泮池源于孔子课余时带弟子参观鲁国天子演绎礼仪的宫殿,后世把入学称为“泮宫”,读书人入学则为“入泮”。泮池上有三座拱桥,因此得名为三洞桥,每座桥头有两头石狮,看上去颇为雄壮。与文庙相连的原是唐昌中学,为了古镇建设,学校现在已经整体迁离这里。

 

相传北宋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尊孔重儒风气弥漫,崇宁(也就是现在的唐昌)修建了祭孔的文庙,后来文庙毁于明末清初战火。随着清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崇宁的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崇宁知县陈世润捐献俸银,在乡绅的支持下重建了文庙,并形成了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礼亭、乐亭、泮池、棂星门、宫墙、学宫等体系完整的建筑,这些建筑极富构思,其建筑群金碧辉煌,为川西建筑典型。

 

文庙现存的是大成殿,远远望去,绿瓦红墙,十多米高,好是气派。“大成”就是伟大的成就,源于孟子称赞“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大殿是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屋脊饰有精美的飞龙、走兽、花鸟。九节宝顶屹立于屋脊中央。楹柱为楠木所制。撑拱为镂空圆雕。狮、龙、凤均造型迥异。屋面覆盖的是青色釉琉璃瓦,阳光下熠熠闪光,富丽堂皇。

 

翰林院历经百年风雨

 

唐昌的翰林院是川西地区唯一尚存的翰林院,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它的大部分总算艰难地保存下来了,院内各房均为木质结构,同样木雕精美华丽。花厅精雕细刻的描金图案璀璨如新,院子布局精巧,结构严谨,不难看出这里平面布局具有与普通民居自由风格不同的严整官制。院内所植玉兰、桂花、腊梅、罗汉松郁郁葱葱。

 

唐昌镇副镇长苏绍海告诉记者,对于文庙片区的建设将会以国学文化为基础,通过修建学堂之类的建筑,体现当时四书五经的国学文化。

 

观点唐昌

 

要按真实性和完整性来规划

 

谭继和(著名巴蜀文化专家、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员):作为古县城遗址类型的古镇,唐昌在成都平原的古镇类型中是不多见的,文庙、翰林院、梁家大院、公馆群就是这个古县城遗址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古建筑,代表着唐昌古镇发展的文脉,延续着唐昌古镇的官绅文化、官署文化和民居文化。在古镇保护性建设中,首先就应当把这些建筑申报为文化保护单位,按照文化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则,来规划整个场镇。

 

在规划中,可以将文庙文化与蜀学文化相结合,结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演绎和延伸古县城的文化;梁家大院片区则按照川西民居与川西民俗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还要把生态、文态与水系有机结合的理念,融入到规划建设中。

 

城乡统筹打造历史文化名镇

 

马世雄(唐昌镇党委书记):唐昌在历史上较长的时间名为崇宁县,历代以来皆为川西重镇,水运发达,繁荣一时,曾经的豪宅馆驿遍布城中。这些古建筑工艺精湛,凝聚着先民与匠师的智慧,反映时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人们留下永恒的记忆。保留至今的古建筑群,是唐昌镇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将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要求,做好城乡统筹的“全域唐昌”概念性规划,着力实施文庙片区、梁家大院片区的建设性详规,以及与之配套区域的规划和唐昌新胜片区建设规划。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引进企业资金,打造旅游片区,辅之以旅游房产,把资源变为资本。今年8月,沙西线西延线还将拉开建设序幕,随着区位优势的持续提升,我们对于古镇的保护性建设充满信心


 
发表于2008-08-09
 过两天放些图片上来更形象
发表于2008-09-24
 我在唐昌生活了25年,感觉你牛皮吹大了。
为了卖房子,嘿嘿。要颠倒黑白嗦!!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