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古代老师小讲堂】之青铜器的神话传说

发表于2011-09-05
1. 老虎吃人?
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寶庫中有一對難得的珍品,那就是分藏法國和日本的商代虎食人卣,那老虎雙爪抓人、張口欲吞的形象令許多人爲之觸目驚心。
青銅器爲何採用虎食人形象?以往人們多認爲,古代有“殘民以事神”的情況,將虎食人用作青銅禮器的裝飾,體現了貴族對臣民與奴僕們的一種威懾力量。還有一些學者認爲,虎這種兇猛威武的動物,曾是不少部族崇拜的偶象,還被當作圖騰,當作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虎食人,其實是一種視覺上的誤會,並非真的是虎在撕咬人,而是虎與人擁抱正在交媾,體現了古人們的一種崇拜觀念!


 
发表于2011-09-05
2.備受珍視的寶石藍
我們所見的古代青銅器,大都表面呈綠色,這既非青銅器原本的裝飾,也不是青銅器的本色,而是無情的歲月帶來的必然結果——銅鏽。
 
古代青銅器均長期埋藏於地下的墓葬、窖藏及遺址之中,因地下水、空氣及土壤中各類有機物的不斷侵蝕,青銅器表層從而發生變化。就像是礦藏一樣,青銅器表面一層層生長出銅鏽來。這些鏽雖然使青銅器産生質的變化,但也有不少優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些鏽大都堅固緻密,不易剝落,且組織穩定,一旦生成後,便可抵擋外界的進攻,使青銅器內層有了一個“保護傘”,從而不至於像鐵器那樣一直銹蝕到只剩下朽迹。
 
由於青銅氧化隨時隨地都可發生,故而青銅器的鏽以成份爲氧化銅的綠色鏽最爲常見。其他色澤的鏽,則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偶然生成的,其中成份爲硫化銅的藍色鏽,是青銅器在埋藏過程中與周圍含硫的物質發生反應後生成的,極爲罕見,故而早年北京古董行裏稱之爲“寶石藍”,以形容其珍貴。保利藝術博物館的商代雲雷垂葉紋簋,器體碩大,現今器表幾乎全部被藍色鏽所覆蓋,十分難得。
 


发表于2011-09-05
3. 由於所處環境不同,所接觸的物質不同,青銅器的鏽多種多樣,甚至一件器物上可以生成多種不同的鏽。保利藝術博物館的菱格乳丁紋鼎,是3000年前商代晚期的青銅精品。它鑄造精良,口沿下裝飾六個躬身的夔龍紋,腹部則以層層菱格爲網底,斜格中央填飾一枚乳釘;所有花紋上罩有一層鏽,鏽分藍、綠、紅、赭等多種,斑駁多姿,非常美觀。
今天科學發達了,去掉這些銅鏽是幾個小時、幾十分鐘的事情,但要恢復它們,則還需要兩三千年!對於今人而言,這些銅鏽同樣十分珍貴,而且還是我們判斷青銅器真僞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參考。


 
发表于2011-09-05
5. 商人飲的是什麽酒?據考證,當時還沒有高度白酒(蒸餾酒),只有米酒和果酒,其酒精度也就相當於今天白酒的幾度,最高不過十幾度。目前所見的商代青銅觚,一般體量與子觚相近,雖通高20多釐米,但中腰很細,容量不大,用來斟飲這類低度酒還是比較合適的。
然而商代獸面紋觚,形體十分粗大,口徑達20釐米,通高達32釐米,連最細的中腰部位也近10釐米,形體短粗,與一般纖細修長的觚造型差別很大;容量也要比一般的觚多兩三倍,與用於盛酒的小型銅尊差不多。這是我們目前所見的體量最大的商代青銅觚之一,有的專家稱之爲“觚王”。商代酒的度數再不高,商代人的酒量再大,能夠用這樣巨型觚來飲酒也不會有多少人,絕對稱得上是“牛飲”!
這件觚的裝飾也很有特色,它的腹部和圈足均裝飾獸面紋,花紋皆由單層寬線條組成,虛實相間,古樸空靈,顯示出較高的工藝水平。觚的圈足與腹部間相間分佈有四個鏤孔,兩個作十字形,兩個呈長條形,兩相不一致,這種情況也頗爲罕見。圈足內有一個凸起器表的銘文:“ ”,這是一個早已消逝的古老部族的族徽,前所未見,今人已難以釋讀出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