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投资拿地--金融收紧渐见成效,制度滞后需要警惕

发表于2017-03-02

本文特约作者:易居(中国)企业集团首席分析师、克而瑞江浙区域总经理 刘晨光上期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开发商普遍具有较高的拿地意愿,从企业缺货、国家整体大盘和招拍挂三个因素来看,是有利于土地市场继续上升的。但综合政策、市场等各个层面来看,我们认为,今年的土地市场会走出一个“前高后低”的行情,拿地的时间窗口逐渐往后推迟。目前市场依然高企,政策继续加码的概率非常大,容易产生用力过猛。地方政府多在进行补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机会和风险:1、房企缺货、供给缩量、招拍挂助推低价,土地金融端会不断收紧,尤其是在去杠杆层面。2、土地市场目前处于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之后会逐渐看低、下调。地方政府,特别是被限购的城市,积极补库存会成为主要的风向。3、国家对城市人口和对应建设用地的更新不是很及时,可能助推热点地价上涨。4、一线城市疏散政策落地性差,极易导致地价报复性反弹。开年之后,我们看到整体开发商拿地积极性较高,如郑州土地市场依然火热、长沙稳中有升、南京土拍表现良好,但国家对于土地过度上涨、土地端引入大量夹层融资的方面是予以非常严重关切的,三令五申,在这个层面进行收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1、对杠杆和夹股增债多次进行查处,之后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和险资已经不再涉足这些方面。2、对自有资金进行穿透式的检查,以上海为代表。3、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对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等行为进行了规范。金融多番收紧,截止目前,效果已经有一定的显现:整个上海的土地市场自12月之后已经归于合理,价格出现下调;厦门的土地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遇冷;上周苏州土拍价格也有明显的回调。我们认为,在全国土地端缩量、开发商缺货调仓、现有招拍挂鼓励偏执房企的联合作用下,土地端会继续收紧,这种收紧在去杠杆层面会更加严格,对自有资金要求会更高。据此我们认为,土地市场目前处于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之后会逐渐看低、下调。地方政府,特别是被限购的城市,积极补库存会成为主要的风向。各城市新推用地,如杭州,未来两三年,每年保证供应宅地1000万方,也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但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我们认为土地市场今年会走出一个前高后低的行情,土地价格合理性会逐渐变好,但从根本上,国家土地出让制度和城市群规划制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让人担忧。1、国家对城市人口和对应建设用地的更新不是很及时,如北京2002-2003年确定了1800万人的指标,给出了相匹配的土地,但目前北京的人口已经接近2300万,即使截止2020年,人口能控制在2300万,也还有近500万人没有对应的土地指标。我们认为,显然每一个人口流入超预期的城市,都面临土地指标和新增人口不匹配的问题,这类城市都会出现价格暴涨,相反有很多城市人口流入低于预期,如宁波规划800万人口,但目前只有780万,人口处于负增长。2、国家一再提出疏散一线城市和核心城市,重点发展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但政策实施性和落地行较差。以上海为例,以1.6%的人口解决了4.6%的GDP,创造了6.7%的财政收入,人均产出效率是很高的,如果上海未来24年只能增加80万,土地指标决定了每年的宅地供应都是存在一定缺口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将人口系统性的导向太仓、昆山、吴江等周边城市,但目前这些区域土地指标也在减少、也在限购,这种条件下,人口疏散难以实现。以昆山陆家为例,可以很好的疏导上海人口,但如果目前一年只有100亩的出让量,即使卖的再好,吸引的也是投资客,只能吸纳极少量的人口,缺乏几百万方的、成片的集中居住区规划。但这个层面,苏州、昆山、上海等地方政府都无权决定。因此,我们认为,在城市群规划上,只有口号,没有落地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这一问题再不解决,核心城市的报复性增长和土地价格报复性反弹是迟早的事,如北京上一年只出让了11总宅地,其中四宗是100%的自持,今年要求再度缩量,这种做法能够短期在表面上抑制土地价格的上涨,但会导致2018年后更加凶猛的报复性反弹。

发表于2017-03-02

很有条理的思路 大家可以自从中汲取经验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