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车内室内空气标准非强制性但具维权参考意义

发表于2012-05-09

车内室内空气标准非强制性但具维权参考意义

《指南》前言介绍,该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内部分苯系物和醛类物质的浓度要求,这是中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相关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评价指南的标准编号为“GB/T276302011”“GB/T”打头的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将于3月份推出,有汽车专业人士认为这对经销商或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现在都在推行环保,而该指南推出的话,将会对厂家有着更高的要求,毕竟源头还在制造商方面。有汽车销售商表示。该人士同时认为,现在的汽车价格越来越低,有些制造商在成本上或会控制得比较严格,如果使用了一些不是很环保的材料,对汽车的车内空气污染会很大。比如说,经常有车主投诉说车内味道很重等,该指南的出台,必定会对这些有所牵制,起码消费者有了对车内空气污染的知情权,同时也有了维权的依据。

据了解,由于《指南》是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但有通用、福特等在中国合资的主机厂参与,因此这些厂商对《指南》的标准并不意外,由于这些指标在发达国家市场早已通行,这些企业原本就有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因此并不存在技术问题。而对于一些小的汽车厂商,原本就面临合资品牌对市场份额的蚕食鲸吞,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成本压力较大,缺乏成熟的技术储备,产品唯一的杀手锏是价格。而面对愈来愈挑剔的消费者和日益高企的成本压力,对于这样的企业,《指南》大多数时候会是负担。据悉,环保材料的成本要高很多,该因素直接导致一些厂家不愿意主动选择环保材料。而新标准需要发挥作用,需要权威机构参与检测,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