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发表于2017-03-16

梁锦松表示香港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6平方米,有一半的房子少于47平方米。研究称,中等家庭18年不吃不喝才能买47平方米的房子,所以现在年轻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情况越来越多。

在谈到解决高房价的问题时,梁锦松分析称,香港仍有66%的土地处在闲置中,其中很多是公园、绿地,政府应该拿出一部分土地增加公共房屋的建设,用合适的方式卖给市民,“要把一部分财富转移给年轻人,比如把公共房屋用成本价卖给他们,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方法”。

梁锦松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而且曾任香港财政领域最高级别的长官,对香港事务的熟悉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所以梁先生所说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从梁先生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点解决香港地产高房价办法,第一增加土地供应;第二把公屋以成本价卖给市民。

梁先生提出的这两点如果能够切实有效的落实,那么很可能会让香港居民居者有其屋,不过文不韬很不好意思的说或许这两点看似简单的办法,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先说第一点,增加土地供应。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香港很挤,人口密度很大,从道理上来讲应该是土地稀缺的城市,然而实际就像梁锦松先生所言,香港并不是想象中的缺地少土,而是有近7成的土地处于闲置中。

香港的土地有多丰富从香港全貌图就能略知一二。根据谷歌地图可见,绿色区块是大量未被开发的绿地,而灰色区块则是香港目前主要的生活、工业和交通用地,很明显绿色区块占据了绝大多数。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可以利用的土地一直没有被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解决香港居民的住房问题呢?

这里面原因就很多了。文不韬在这里主要说几点:

第一点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香港目前的土地发展规划采取的是法定图则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人为的把区域内的土地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划分,并严格按照功能划分进行开发。法定图则,尽管从名义上来说是根据法规或者说准则来开发土地,可实际情况是回归之前,英国人为了抬高地价,从居民手中攫取最大利益,把大量土地归为严禁开发的郊野公园,留给居住用地仅仅一小部分,这就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