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免费午餐计划”踏访贫困山区学校

发表于2012-11-12

 复地启动2012年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并围绕“心性、感恩、责任”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为践行感恩,履行责任,37日,重庆复地再次启动新一年的免费午餐计划。爱心执行小组在计划启动后迅速着手调研行动,在知悉我们这个活动后,重庆市扶贫办积极给予支持帮助。316日,执行小组先遣人员在扶贫办同志的带领下踏上了对贫困山区学校的踏访行程。

    此次踏访的学校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与湖北、贵州毗邻,距离重庆市主城区仅200余公里。一路上,汽车经过了宽阔的高速公路,也经过颠簸崎岖的盘山路,从窗口放眼望去,满是群山起伏,沿途的风光因为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朝气,我们却无暇顾及,因为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目睹山区小学的贫穷现状。三个半小时后,我们一行顺利到达了彭水县走马乡的金山小学。

    金山小学坐落于大山深处,始建于1968年,距离走马乡场上还有12公里路。如果没有交通工具,这短短的12公里也需要耗费成年人2小时的步行路程。如果不是陪同进山的扶贫办同志介绍,我们很难想象那是一所学校。简陋的校门没有悬挂任何牌匾,进入校园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狭小的泥地操场,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没有任何可供孩子们运动健身的体育设施,一排简陋的教室和办公室分列两边。走进教室,光线昏暗、寒风穿梭,墙面斑驳、地面阴湿,课桌歪斜、板凳脱脚。看到墙上的五星红旗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斑驳的大字才让人意识到这是新中国孩子们的学习场所。想到距此不远重庆街头的灯红酒绿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对比此情此景,不禁叹息,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孩子们成长之所,何以如此不相称。

    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教师5人,学生156人,留守儿童67人。虽然政府已经推行“营养午餐”,学校也竭力在不大的一间办公室内隔出一个简易的厨房:两个灶头、两口大锅,但却因资金有限、设施不足,无力给孩子们提供正常的午餐。所以一到中午,学校就休息半个小时。半小时结束后,再继续上课,直到下午14:30放学,孩子连同老师才回家吃午饭。因为大山土地贫瘠,这一带所产的粮食也只是土豆、红薯和玉米。孩子们回到家,好一点的能有点新鲜蔬菜下饭,差一点的甚至连米饭都吃不上,只能蒸点红薯或者土豆疙瘩。这些山里的孩子,正处于发育的年龄,却不得不面临营养不良的困境。每天中午能按时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对他们来说,也成了一种奢望。

    “长大了,我要当医生”;

    “不管是什么学校,只要是能当医生的学校我就要去读”;

    “因为当了医生,才能给爸爸治病”。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内心弥漫了难以遏制的感伤,作为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我们,只有尽可能用涓流汇聚成江河的力量,才能让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们有机会摆脱山河距离的阻隔,托起他们美好的明天。

在学校的墙面背后写了这样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是的,孩子就是期望,孩子就代表着明天。我们在用微薄的力量改变他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你我的明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复地免费午餐计划爱心执行小组都纷纷发起爱心捐赠等活动,联手你、联手我、联手他,为这些摇屹在贫瘠山村的学校“添一匹砖,加一匹瓦”,让这一群天真无邪却又贫困无依的孩子健康成长。期望有爱心的您能和我们一起始终不渝地努力下去,为贫困山区的小孩创建有益他们成长的“免费午餐”。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