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京津冀功能疏解:需破解医疗资源迁移难题

发表于2017-03-07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呼之欲出。有消息称,部分国家部委的下属事业单位以及教育机构将率先搬迁至保定,医疗资源亦不例外。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信息,北京市的医疗资源行政区域规划思路是,五环内地区将不再新建任何大型公立医院。可以发现,北京一直以来真正执行的医疗资源格局的调整和规划,与京津冀一体化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北京市的区域医疗资源规划的重点,依旧落在完善现有服务体系上,这就意味着,保定承接医疗功能的疏解,并不现实。

4月1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透露,北京市正和国家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京津冀一体化医疗规划,欲通过技术合作、人员培训方式让河北医疗资源和北京实现均质化。

北京医疗资源迁移并不容易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保定市将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而具体到医疗领域来看,目前北京面对的现实情况是,搬迁医院似乎能分流患者,分担医疗市场的供需压力,但是,医疗产业领域的资源外迁,尚有阻碍。

与《意见》不同的是,北京市的行政区域规划方案中,对于医疗领域的规划早有界定,并未表现出欲大幅扩建或者转移医疗基础设施等硬件资源的明确意愿。

根据公开资料,传统意义上,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一直集中在二环以内。2012年,北京市56家规模以上三级医院中,31家分布在东城、西城和朝阳三区。随着城市扩展,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将调整,从主城区向周边辐射,这一直是北京发展健康产业的重点。

事实上,北京市内医疗资源格局调整可追溯到2005年。曾有消息称,北京的几家三甲医院将扩建到京郊地区。到了2011年、2012年前后,北京区域医疗资源布局调整趋势已经明确。

不可否认,大规模迁移医疗资源,即“挪医院”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一部分2005年就被媒体披露的项目,直到目前还未见破土动工。

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此前透露的信息,北京未来将不再在五环以内新建大型公立医院。因此,北京正在执行的医疗资源格局的调整和规划,与京津冀一体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正在商讨北京带动河北机制

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医疗品牌的形成总是有一定滞后性,而且也需要环境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产业迁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趋势下探求可行之道?

在方来英看来,制定京津冀一体化的医疗规划,更多在于关注功能疏解。即对市属医院、二级医院、初级医疗保健完成什么任务界定明确后,相应的能够把人员进行分流。“正和河北商讨一种机制带动河北医疗资源发展”,他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在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医疗布局及机构设置情况。

在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看来,目前的情况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资源协调、产业布局等工作尚未进行具体规划,医疗功能也未进行对接,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明细化。同时,河北医疗产业的发展规模应当同当地城镇化水平相匹配,一味承接北京职能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发展民营医院、扩充当地医疗整体实力或是明智之举。 细化来看,北京市医疗产业分布没有根据人口迁移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导致资源分布并不合理。而从河北的角度看,尽管公立医院难以快速跟上京津冀一体化的节奏,但是民营医院宽进严出恰好能够弥补资源不足。

“一条路是依靠国家政策倾斜,将北京地区部分优质医疗资源向卫星城转移,另一条路是向外资和其他资本开放,吸引外资的好处是不仅带来优质的医疗技术,还能学习其成熟的运作产业链的经验。”郭凡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