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聚焦新都 让“北改”不“白改”

发表于2014-04-23

作为2012年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北改”自亮相初始就受到了来自各方、各区域相关部门的关注。在“北改”利好政策下,新都毋庸置疑的成为焦点区域。如何创新区域发展模式,助推全产业链整合与提升以及“北改”所带来的区域融合发展趋势成了新都区各级部门目前所关注的要点。

 3月1日,由新都区房地产协会、成都晚报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新都区房地产协会主题沙龙之‘北改’与新都”在五粮液同泰·源上湾国际社区盛大举办。新都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保利、万科、同泰、传化等二十几家新都区开发商企业代表等近60余人畅所欲言,从工作开展和项目情况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北改”的意见及感言。

 轨道交通 实现区域无缝对接

 交通,引领城市的开发与发展。

 曾经,新都与成都市主城区之间隔着一条长长的“峡谷”——驷马桥片区链接带上拥堵的交通环境将新都区与主城区分离开来,使得两地“遥遥相望”。

 “通而不畅、畅而不达”的交通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新都区发展的一大瓶颈。沙龙上,新都区交通局副局长彭健指出,“北改”要交通先行。同时他也表示未来新都区将一体化构建城北的轨道交通、公路交通和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无缝对接城北核心区,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轴线的服务业聚集走廊和人口聚居走廊。

 作为“北改”新都的重要片区之一大丰,其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志在讲话时也谈到交通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通了断头路,区域的口岸价值将进一步提升。”而作为地处绕城高速、北新干线、新城大道等重要路网位置的斑竹园镇,交通的发展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未来地铁1号线北延线的开通,从区域到一环路仅需20分钟左右,交通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区域的‘边际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斑竹园镇镇长陈易表示。

 产业升级 突破商圈国际水平

 曾经,新都只是作为了成都市周边的二级区县城市,其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价值一直未能得到体现,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北地区价值洼地的逐渐挖掘,新都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同时,随着“北改”工程的实施,新都作为“北改”产业调迁的重要承接地, “北改”工程方案公布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据悉,新都“北改”区域分为三类,即核心起步区、政策辐射区和产业承接区,通过“改、通、建”,推动新都在“中雁竞飞”的格局中领先发展,争当主力,推动新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与核心区无缝对接,产业发展上与核心区协同联动,城市形态上与核心区统筹协调,率先实现圈层融合发展。“目前‘北改’的前期工作已经完全展开。”新都区北改办主任刘驰指出,“未来新都区将依托轨道1、3、5号线以及‘4条走廊’更新突破,实现北部商贸城全面国际化、现代化,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优势。”

 沙龙上,北部商城管理委员会招商部部长陈军也表示:“作为‘北改’的建新区(北部商城、翠微湖片区),北部商城按照区域规划的20平方公里将以高端商业商贸为主,专业市场作支撑,打造‘总部办公区域’,从而实现区域内产业的提档升级。”

 信心是金 房企助力新都腾飞

 政策的引导让最近到新都看房的人数翻了几番,成交量也略有上升。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月份新都区商品房成交数据与1月同比上涨54.1%。此次沙龙会上,新都区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刘友聪在谈到最近新都区楼市状况时充满了欣慰:“相关数据显示,现在的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企业更要坚定信心。”

 作为新都区“北改”的核心区域,同泰·源上湾的信心更足。“在最近半年來,市场情况相对来说较为低迷,开发企业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信心比黄金重要!”同泰置业副总经理蒋达全认为,“在交通发展、产业升级以及产城一体化后,地段已不是购房的第一因素。此次‘北改’无疑是雪中送炭,极大的提升了城北地区开发企业的信心,本次主题沙龙更是锦上添花。”

 沙龙会上,针对此次北改工程,各大开发商根据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并现场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新都区房管局副局长刘友聪认为:“北改是一项民生工程,本次活动的召开是基于前期市民建议咨询,从而及时将区域规划、打法和想法传递给市场。此次活动给政府、开发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疑惑,同时也给市场树立了信心。”

 据主办方介绍,“2012年新都区房地产协会主题沙龙”系列活动未来几期将对新都“北改”商业、功能区、宜居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