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万科成都社区营地告诉你:孩子慵懒提不起精神咋办

发表于2017-03-01

值得家长们明确的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不必焦虑和恐慌。

 

从认识上和心理上,家长朋友们要接受幼儿和自己出现的这种暂时的不适现状,理性平和地处理节后的身心不适。

 

少用反语和命令性语言

  

1.在与孩子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少用命令、抱怨的话语。

反例:

你怎么又发脾气了呢?”

你快点把衣服穿好,不然怎样怎样”

为什么你这么不听话呢,别的小朋友都不会像你这样”。

 

用这种沟通方式的家长,容易激起幼儿的反叛情绪,可能会适得其反,同时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不耐烦、不认可,会造成幼儿心理的自我不接受,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弱,自己没有做好事情所以爸爸妈妈不开  心了。

2.长期采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会造成孩子压抑的情绪无处发泄,严重时会造成孩子内心的自我攻击,影响   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家长要在接纳孩子出现不良表现的前提下,多用鼓励、奖励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

正例:

你今天会自己穿衣服了,真棒”

没关系,这次没有做好,下次我们努力就好了”。

 

制定小目标,适当奖励孩子

孩子的心玩散了,要让孩子回归到规律的作息上来,家长不妨与孩子一同商量一些小目标。

在约定的时间内或者场景下,如果目标达成就可以适当奖励孩子,如果暂时没有做到就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正例:

这一周晚上你在9点前睡觉,爸爸妈妈就满足你一个小愿望。”(之后一定要为孩子实现)

天天因为刚开学每天早上起不来,爸爸妈妈就在家绘制了一张奖励榜,只要孩子每天能在约定的时间起床,就在今天的奖励榜上贴上一张笑脸贴纸,如果这一周7天有5天都能按时起床,就说明天天总体表现很好,一周下来,作为奖励父母就可以给天天买他喜欢吃但不能常吃的糖果。”

上一页|1|
/1页